考古教材与目录
考古教材与目录
19年年底在工地,恰好有个下午没事,逛孔网,发现了一些宝贝——以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为主的一些老教材和目录。这些资料大部分是内部出版的或者油印本,属于除非有人去专门扫描,不可能有电子版的文献。有意思的是,价格都不贵,都是几十块钱,所以挑了一下午,买了许多(当然也有几百上千的,这些肯定就没买了)。后来又陆陆续续买了一些。
放在学校,本想着下学期回去后好好整理,然后就……碰到了疫情。在家八个月,说是担心我的书,实际上最担心的就是这批教材和目录,因为实在太脆弱。好在9月份回学校后,发现它们丝毫未变,这不得不感谢北方干燥的气候。而之后又在准备考研,所以没时间整理,到现在,写完毕业论文初稿,休息两天,终于有时间翻翻。有少部分被我放在其他地方了,所以这里介绍的以我手边的为主。
之所以会去搜教材,是因为有次在工地聊天时,提到一本很老的考古工作手册,去网上一搜,本着好奇心,越搜越多,最后,才得到了下面这些宝贝。根据我的摆放位置,粗略将它们分成完全不科学的五大类。
第一类自然是北大的部分,北大出过不少油印本教材,乃至其他学校都有翻印(部分翻印会节选一部分内容),连同起来,我这一共18本。又可以分为三小类:第一类是《中国考古学》系列教材,一共五本,这一系列现已正式出版4本(严先生、邹先生、苏先生和宿先生),除了教材本身,还配得有参考图和补充材料(不知道是不是每本都有),因《商周考古》出版较早,所以我这只有“商周考古”的参考图,而没有教材本身;第二类是纪南城训练班的讲义,也是成套的,我这有5本,不全;第三类是其他一些内容的讲义。
第二类是其他大学的教材,一共20本,除了南京大学的部分稍多一点外,其他大学仅有1-3本,涉及吉林大学、山东大学、四川大学等多所考古学名校,内容除了断代考古外,还包括考古技术、专项考古、古文字等方面。
第三类是各个单位的,一共12本。国内各个单位弄的油印本讲义,比较杂乱——相对没有大学那么系统,更多的是配合工作需要而出现的。对我来说,最有意思的是俞伟超先生对地层学和类型学的探讨(已收入《考古学是什么:俞伟超考古学理论文选》),以及北大翻译的《阿兹特克人的文化习俗》。
第四类是“文化部文物局郑州文物干部训练班讲义”,这一类是单独成套的,但不知道一共有多少本,我这仅有11本,肯定不全,因为中间缺了好几个时段。就手中的而言,这一套主要分为断代考古以及田野考古两个方面,为八十年代初培训班的教材,所以内容较为全面。
第五类是我关注的西南考古的内容,所以单独摆放,一共8本。其中最有意思的是一套川大的《西南考古学》教材及其附图,为童恩正先生所编,去年和川大朋友编童先生目录时遗漏了。其余几本以云南地区为主,有一套学习班的讲义,但只有三本,从旧石器到青铜时代,不知道有没有后面的。印象中也有一本贵州的,不知道被我放哪了。
这些教材很多都是上课时的讲义,属于不对外发行的,我得到的又是极少一部分,所以完全不知道总量大致有多少,这里只是大致说一下,我也正在读,所以没法介绍得更详细。
接下来聊聊目录的情况。最开始了解目录,是贾昌明老师发在文物报上的《广收细分 嘉惠学林——中国文物考古文献目录工具书的出版历程和展望》,搜集教材时,也按照文章里收录的文献一一搜集,同时,发现了一些文章里没有提到的工具书。最终,找到了85本目录(在其他地方,应该还有二三十本左右)。
这些目录大体也以八九十年代为主,主要为各个省编的考古文献目录,或按某一专题而编纂的,有正式出版的,也有内部油印本,其具体情况,贾老师的文章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,这里不在多说。
也正是有了这一缘由,所以去年我才开始组织了“考古文献目录整理”项目,而我们推出的第一份目录,正是基于贾老师文章以及孔网信息而形成的《中国考古学目录的目录》。所以具体书目也不在这描述了,目录里搜集的目录(哈哈哈套娃),我基本找齐,还剩十几本找不到或是太贵。有意思的是,有本《内蒙古考古学文献目录(1949—1979)》在孔网上一直没货,前两天无意间发现有货了,两本,都不贵,立马买下一本,刚刚去查了一下,剩下的那本涨价了……对,仅仅几天,翻了几倍,不愧是孔网。
无论是教材,还是目录,这些文献都是中国考古学发展百年的见证,而我这里介绍的,不过是沧海一粟。这些文献凝结了历代考古人的智慧,虽然里面很多内容和观点都已过时,但现在,翻阅它们,无疑能获取智慧。这,也是一种传承,它们将照耀我们继续前行的道路。